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解题规律大全
来源:网络
作者:
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需要同学们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,因此,要求我们在平时答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规律,找出答题技巧,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解题规律大全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语文阅读理解水平。
一、整体感知、快速阅读的技巧
(1)浏览标题,领悟基本内容:标题有时暗示主旨、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、提供答题的方向等。
(2)辨识文体(记叙文、议论文、说明文、散文),分析重点文意。
(3)精读首尾,揣摩主题思想: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。
二、答案来源
A.采摘材料中的原文、关键词语或语句(诸如抓住议论句、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、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)。
B.提炼筛选主要的,剔除次要的。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,再加以合并浓缩,留下重点语句。
三、友情提示:
1.注意审题,领会出题者意图,围绕题目要求作答,防止答非所问。
2.辨识文体,根据文体知识作答;答题应有条理、书写规范。
3.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(中心论点)来发散,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,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、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。
四、文体知识备忘录
说明文阅读
1.明确说明对象
辨析说明对象可以:a.看文章题目;b.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。
2.概括说明内容
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:本文主要说明(说明对象)的构造、形态、性质、特点、变化、成因、工作原理、功用等方面。(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)。
3.明确说明顺序:
时间顺序、空间顺序、逻辑顺序。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。
4、明确说明方法:
(1)说明方法
(2)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:a、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;b、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。
5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
答:不能删去,“xx”表示……,去掉后就变成了……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(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)
6、明确说明文的结构(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)
常用的结构模式:总--分、分--总、总--分--总等,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,其“分”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。
议论文阅读
1、找准论点
标题、开头、篇末、不明显需精练概括。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。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,分析论据,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,这个问题就是论点。或者分析题目,有的标题不是论点,而是论证话题,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。
2、分析论据类型:事实论据、道理论据。
考点:补充一个论据。(要紧扣论点,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)
3、明确论证方法:举例论证、道理论证、比喻论证、对比论证
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,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,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。
考点:分析论证的作用
1.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;
2.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。(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(段首)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)
3.论证结构:
一般结构:提出问题——分析问题--解决问题(即引论--本沦--结论)。
4.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(准确性、概括性)。
5.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、一则名言、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。
所以它们的作用是:作为引子,引出论证的话题。
6.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,反问句式以示强调。
(1)设问(手法)句的作用:吸引读者注意,启发读者去思考,发人深思。(2)反问(手法)句的作用:加强语气,强调作者的观点,发人深思。
记叙文阅读
文体知识:
1、记叙的顺序:顺叙、倒叙、插叙。
倒叙: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,然后写事情的发生、经过等。
倒叙作用: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、使内容集中,对比鲜明、或使叙述有波澜、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,引人入胜。
2、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、以事件(某物、地点的转换、感情的变化、“我”的见闻感受)为线索。
3、记叙的人称:
(1)第一人称(以‘’我“的口吻展开叙述)写法的作用: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,使故事显得真实(作为故事的见证人)、自然、有亲切感。
(2)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,写起来开阔充分。
(3)第二人称记叙,最贴近读者,使人感到特别亲切。
4、表达方式:记叙、抒情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
5、描写方法:
分两类: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。
(1)人物描写细节描写
(2)环境描写的作用
(3)侧面描写:用他人的反应、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。
6、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,要理清写景的顺序,找出观察点(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)。
(1)观察角度:平视(远视)、仰视、俯视。
(2)观察的手段:视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听觉。
(3)感受的形式:形、色、声、香、味、光、感。
7、抒情方式: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。
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、寓情于景、情景交融。
8、品味艺术特色
一般指品味文章(包括品位小说)的构思、布局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。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;情节是否跌宕起伏;是否运用对比、讽刺、夸张、烘托、以小见大、欲扬先抑、象征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;
9、散文特点:形散而神不散。
形指结构,神指中心意旨。
写作手段:借景抒情、寓情于景、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。
10、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
(1)内容方面,如深化主题、强调感情等;
(2)结构方面的,如过渡、呼应等;
(3)语言方面,如引人入胜、生动活泼等。
11、标点符号的作用:
引号:(1)表引用(2)反语,表讽刺否定(3)表强调(4)特指
破折号:(1)表解释说明(2)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(3)表声音延长(4)表插说或中断。
省略号:(1)表内容的省略(2)表静默或思考(3)表语言的中断(4)表说话断断续续(5)表话未说完,语意未尽。
12、小说三要素:情节、人物、环境
小说结构: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(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)
13、常见写作方法;
14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;
15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;
16、语言特点评价用词:准确、生动、形象、通俗易懂、语言简练、简洁明了、委婉含蓄、意味深长、富有感染力等。
17、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
答题模式: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,再用2-3句话谈谈理由,可以摆事实、讲道理、若题目有相关要求,还要结合亲身经历。
阅读理解题虽然看起来比较繁杂,但是也不是凌乱无章,而是有规律可寻,下面我们从词语、句子、段落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分析。
第一部分:词语
一、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?为什么?
动词:不行。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……
形容词:不行。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……
副词:如(如:都,大都,非常只有等):不行。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……的情况(表程度,表限制,表时间,表范围等),换了后就变成……,与事实不符。
( 注:有些是可以换的,不要一律写不能换,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!)
二、动词理解
XX生动表现了人(事)物XX的特点(情状)(或描绘出一幅……的场景),反映了人物……的心情
三、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?为什么?
答:不能。因为:
(1)与人们认识事物的(由浅入深、由表入里、由现象到本质)规律不一致;
(2)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;
(3)这些词是递进关系,环环相扣,不能互换。
( 注:有些是可以的,不要一律写不能,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!)
第二部分:句子
一、句子分析
这样的题目,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、对比、借代、象征等表现方法。答题时,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,再联系上下文,围绕主题,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,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。
例题: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,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?
修辞的分析:
(1)它本身的作用;
(2)结合上下文,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。
(3)答题格式:修辞+结合上下文,修辞的作用
A、比喻、拟人:生动形象;
答题格式:把XX比作(把XX拟人化)XX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(事物)……的特点,表达了(人物)……
B、排比:有气势、加强语气、一气呵成等;
答题格式: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,更有气势,强调了(事物)的……,突出了(事物)……的特点
C、设问: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;
答题格式:开头出现,其作用通常为“设置悬念,吸引读者”
文中或结尾出现,其作用通常为“引起了对……的问题的关注(或引人深思),给人以启迪,突出了文章的主旨”
D、对比:强调了……突出了……
E、反复:强调了……加强语气
F、反问:强调,加强语气等;
答题格式: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……,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(人物)……的感情
G、借代:用XX代XX,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,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
H、引用:引用诗句,其作用通常为“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,使文章语言更优美(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……)”
引用故事,神话传说,其作用通常为“增强文章的趣味性,吸引读者”
二、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
1、文首:开篇点题;渲染气氛(记叙文、小说);埋下伏笔(记叙文、小说);设置悬念(小说);为下文作辅垫;总领下文;
2、文中:承上启下;总领下文;总结上文;
3、文末:点明中心(记叙文、小说);深化主题(记叙文、小说);照应开头(议论文、记叙文、小说)
三、仿写句子
公式:
①数清例句的字数。
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(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)。
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。
第三部分:段落篇章词语
一、标题作用
(1)全文的线索,推动情节发展
(2)总结文章内容,点名主旨(突出主题)
(3)形式新颖,吸引读者
(4)反映人物情感变化
二、某段起什么作用
1、开头
A、开篇点题(照应文章标题)
B、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
C、引起下文
D、渲染气氛
E、设置悬念,吸引读者
F、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
2、此段在文中
A、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:总结上文,总领下文。
B、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,推动情节发展
3、结尾
A、总结全文,深化主题
C、照应题目
D、照应开头
E、照应全文
F、引人深思
三、归纳文章的中心
公式:
①写人为主:这篇文章记叙了……赞扬了……表达了……
②记事为主:这篇文章记叙了……(批评了)歌颂了……表现了……
③写景状物:这篇文章采用了……手法,借助……描写,赞扬了……抒发了…… ④游记:这篇文章描写了……表达了……感情
⑤议论文:这篇文章论述了……阐明了……
第四部分:写作方法
一、记叙的要素的作用
公式:
①时间:以……的时间为序(或线索)来写,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。
②地点:以……的转换为序来写,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。
③事件:以……的事件来写,突出人物形象,使人物有血有肉,丰富鲜明。
④人物:以……的活动来写,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。
二、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
例题: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,读文章有何好处(意义)?
(1)对比,作用: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,突出人(事)物XX的特点
(2)象征,作用:使文章立意深远,含蕴深刻
(3)伏笔,作用: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,为情节发展作铺垫
(4)照应,作用:使文章结构严谨,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,使文章更加严密
(5)烘托、渲染,作用:表现环境,营造氛围,抒发情感,突出主题
三、文中画线句、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,有何作用
(1)人物:外貌、语言、动作、心里、神态、正面、侧面描写
作用:表现人物XX的特点,突出人物XX的性格(品质、思想)
(2)环境:自然环境、社会环境
作用:烘托一中XX的气氛,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
四、描写手法的作用
1、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。
2、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:
①外貌(肖像)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
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,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
③动作(细节)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,可使人物具有活力,栩栩如生
④心理(神态)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,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,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
3、公式:
外貌:描写了……的样子,表现了……
语言:……的语言,生动、传神地展示了……内心,表现了……
动作:用运……的词语,生动、准确地刻画了……
心理:……等词语写出了……,表现了……
五、环境描写的作用
1、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。
2、公式:
①……的景物描写,写出了……的景色(或环境),烘托了人物……的性格和品质。
②……的景物描写,结合人物心理活动,表现人物……的性格和精神。
③……的景物描写,反映了……的情景,为全文定下了……的感情基调。
六、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
公式:
1、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。
2、……描写了……,为下文写……打下了伏笔。
七、巧设悬念
公式:
1、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(关键词)。
2、……,使文章情节曲折、跌宕起伏。
八、本文(某段)运用什么表达方式
记叙、描写、议论、说明、抒情
九、插叙的作用
1、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。
2、公式: ……采用了插叙的写法,既对文章……的内容加以补充,又突出了文章的……的主题(或丰富了主人公……的性格)。
十、称谓变化
公式:
1、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。
2、采用第一人称,亲切、真实。
3、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。
一、整体感知、快速阅读的技巧
(1)浏览标题,领悟基本内容:标题有时暗示主旨、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、提供答题的方向等。
(2)辨识文体(记叙文、议论文、说明文、散文),分析重点文意。
(3)精读首尾,揣摩主题思想: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。
二、答案来源
A.采摘材料中的原文、关键词语或语句(诸如抓住议论句、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、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)。
B.提炼筛选主要的,剔除次要的。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,再加以合并浓缩,留下重点语句。
三、友情提示:
1.注意审题,领会出题者意图,围绕题目要求作答,防止答非所问。
2.辨识文体,根据文体知识作答;答题应有条理、书写规范。
3.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(中心论点)来发散,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,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、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。
四、文体知识备忘录
说明文阅读
1.明确说明对象
辨析说明对象可以:a.看文章题目;b.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。
2.概括说明内容
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:本文主要说明(说明对象)的构造、形态、性质、特点、变化、成因、工作原理、功用等方面。(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)。
3.明确说明顺序:
时间顺序、空间顺序、逻辑顺序。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。
4、明确说明方法:
(1)说明方法
(2)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:a、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;b、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。
5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
答:不能删去,“xx”表示……,去掉后就变成了……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(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)
6、明确说明文的结构(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)
常用的结构模式:总--分、分--总、总--分--总等,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,其“分”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。
议论文阅读
1、找准论点
标题、开头、篇末、不明显需精练概括。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。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,分析论据,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,这个问题就是论点。或者分析题目,有的标题不是论点,而是论证话题,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。
2、分析论据类型:事实论据、道理论据。
考点:补充一个论据。(要紧扣论点,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)
3、明确论证方法:举例论证、道理论证、比喻论证、对比论证
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,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,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。
考点:分析论证的作用
1.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;
2.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。(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(段首)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)
3.论证结构:
一般结构:提出问题——分析问题--解决问题(即引论--本沦--结论)。
4.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(准确性、概括性)。
5.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、一则名言、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。
所以它们的作用是:作为引子,引出论证的话题。
6.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,反问句式以示强调。
(1)设问(手法)句的作用:吸引读者注意,启发读者去思考,发人深思。(2)反问(手法)句的作用:加强语气,强调作者的观点,发人深思。
记叙文阅读
文体知识:
1、记叙的顺序:顺叙、倒叙、插叙。
倒叙: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,然后写事情的发生、经过等。
倒叙作用: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、使内容集中,对比鲜明、或使叙述有波澜、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,引人入胜。
2、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、以事件(某物、地点的转换、感情的变化、“我”的见闻感受)为线索。
3、记叙的人称:
(1)第一人称(以‘’我“的口吻展开叙述)写法的作用: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,使故事显得真实(作为故事的见证人)、自然、有亲切感。
(2)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,写起来开阔充分。
(3)第二人称记叙,最贴近读者,使人感到特别亲切。
4、表达方式:记叙、抒情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
5、描写方法:
分两类: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。
(1)人物描写细节描写
(2)环境描写的作用
(3)侧面描写:用他人的反应、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。
6、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,要理清写景的顺序,找出观察点(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)。
(1)观察角度:平视(远视)、仰视、俯视。
(2)观察的手段:视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听觉。
(3)感受的形式:形、色、声、香、味、光、感。
7、抒情方式: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。
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、寓情于景、情景交融。
8、品味艺术特色
一般指品味文章(包括品位小说)的构思、布局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。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;情节是否跌宕起伏;是否运用对比、讽刺、夸张、烘托、以小见大、欲扬先抑、象征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;
9、散文特点:形散而神不散。
形指结构,神指中心意旨。
写作手段:借景抒情、寓情于景、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。
10、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
(1)内容方面,如深化主题、强调感情等;
(2)结构方面的,如过渡、呼应等;
(3)语言方面,如引人入胜、生动活泼等。
11、标点符号的作用:
引号:(1)表引用(2)反语,表讽刺否定(3)表强调(4)特指
破折号:(1)表解释说明(2)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(3)表声音延长(4)表插说或中断。
省略号:(1)表内容的省略(2)表静默或思考(3)表语言的中断(4)表说话断断续续(5)表话未说完,语意未尽。
12、小说三要素:情节、人物、环境
小说结构: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(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)
13、常见写作方法;
14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;
15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;
16、语言特点评价用词:准确、生动、形象、通俗易懂、语言简练、简洁明了、委婉含蓄、意味深长、富有感染力等。
17、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
答题模式: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,再用2-3句话谈谈理由,可以摆事实、讲道理、若题目有相关要求,还要结合亲身经历。
阅读理解题虽然看起来比较繁杂,但是也不是凌乱无章,而是有规律可寻,下面我们从词语、句子、段落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分析。
第一部分:词语
一、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?为什么?
动词:不行。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……
形容词:不行。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……
副词:如(如:都,大都,非常只有等):不行。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……的情况(表程度,表限制,表时间,表范围等),换了后就变成……,与事实不符。
( 注:有些是可以换的,不要一律写不能换,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!)
二、动词理解
XX生动表现了人(事)物XX的特点(情状)(或描绘出一幅……的场景),反映了人物……的心情
三、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?为什么?
答:不能。因为:
(1)与人们认识事物的(由浅入深、由表入里、由现象到本质)规律不一致;
(2)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;
(3)这些词是递进关系,环环相扣,不能互换。
( 注:有些是可以的,不要一律写不能,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!)
第二部分:句子
一、句子分析
这样的题目,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、对比、借代、象征等表现方法。答题时,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,再联系上下文,围绕主题,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,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。
例题: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,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?
修辞的分析:
(1)它本身的作用;
(2)结合上下文,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。
(3)答题格式:修辞+结合上下文,修辞的作用
A、比喻、拟人:生动形象;
答题格式:把XX比作(把XX拟人化)XX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(事物)……的特点,表达了(人物)……
B、排比:有气势、加强语气、一气呵成等;
答题格式: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,更有气势,强调了(事物)的……,突出了(事物)……的特点
C、设问: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;
答题格式:开头出现,其作用通常为“设置悬念,吸引读者”
文中或结尾出现,其作用通常为“引起了对……的问题的关注(或引人深思),给人以启迪,突出了文章的主旨”
D、对比:强调了……突出了……
E、反复:强调了……加强语气
F、反问:强调,加强语气等;
答题格式: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……,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(人物)……的感情
G、借代:用XX代XX,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,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
H、引用:引用诗句,其作用通常为“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,使文章语言更优美(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……)”
引用故事,神话传说,其作用通常为“增强文章的趣味性,吸引读者”
二、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
1、文首:开篇点题;渲染气氛(记叙文、小说);埋下伏笔(记叙文、小说);设置悬念(小说);为下文作辅垫;总领下文;
2、文中:承上启下;总领下文;总结上文;
3、文末:点明中心(记叙文、小说);深化主题(记叙文、小说);照应开头(议论文、记叙文、小说)
三、仿写句子
公式:
①数清例句的字数。
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(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)。
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。
第三部分:段落篇章词语
一、标题作用
(1)全文的线索,推动情节发展
(2)总结文章内容,点名主旨(突出主题)
(3)形式新颖,吸引读者
(4)反映人物情感变化
二、某段起什么作用
1、开头
A、开篇点题(照应文章标题)
B、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
C、引起下文
D、渲染气氛
E、设置悬念,吸引读者
F、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
2、此段在文中
A、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:总结上文,总领下文。
B、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,推动情节发展
3、结尾
A、总结全文,深化主题
C、照应题目
D、照应开头
E、照应全文
F、引人深思
三、归纳文章的中心
公式:
①写人为主:这篇文章记叙了……赞扬了……表达了……
②记事为主:这篇文章记叙了……(批评了)歌颂了……表现了……
③写景状物:这篇文章采用了……手法,借助……描写,赞扬了……抒发了…… ④游记:这篇文章描写了……表达了……感情
⑤议论文:这篇文章论述了……阐明了……
第四部分:写作方法
一、记叙的要素的作用
公式:
①时间:以……的时间为序(或线索)来写,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。
②地点:以……的转换为序来写,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。
③事件:以……的事件来写,突出人物形象,使人物有血有肉,丰富鲜明。
④人物:以……的活动来写,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。
二、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
例题: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,读文章有何好处(意义)?
(1)对比,作用: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,突出人(事)物XX的特点
(2)象征,作用:使文章立意深远,含蕴深刻
(3)伏笔,作用: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,为情节发展作铺垫
(4)照应,作用:使文章结构严谨,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,使文章更加严密
(5)烘托、渲染,作用:表现环境,营造氛围,抒发情感,突出主题
三、文中画线句、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,有何作用
(1)人物:外貌、语言、动作、心里、神态、正面、侧面描写
作用:表现人物XX的特点,突出人物XX的性格(品质、思想)
(2)环境:自然环境、社会环境
作用:烘托一中XX的气氛,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
四、描写手法的作用
1、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。
2、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:
①外貌(肖像)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
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,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
③动作(细节)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,可使人物具有活力,栩栩如生
④心理(神态)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,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,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
3、公式:
外貌:描写了……的样子,表现了……
语言:……的语言,生动、传神地展示了……内心,表现了……
动作:用运……的词语,生动、准确地刻画了……
心理:……等词语写出了……,表现了……
五、环境描写的作用
1、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。
2、公式:
①……的景物描写,写出了……的景色(或环境),烘托了人物……的性格和品质。
②……的景物描写,结合人物心理活动,表现人物……的性格和精神。
③……的景物描写,反映了……的情景,为全文定下了……的感情基调。
六、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
公式:
1、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。
2、……描写了……,为下文写……打下了伏笔。
七、巧设悬念
公式:
1、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(关键词)。
2、……,使文章情节曲折、跌宕起伏。
八、本文(某段)运用什么表达方式
记叙、描写、议论、说明、抒情
九、插叙的作用
1、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。
2、公式: ……采用了插叙的写法,既对文章……的内容加以补充,又突出了文章的……的主题(或丰富了主人公……的性格)。
十、称谓变化
公式:
1、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。
2、采用第一人称,亲切、真实。
3、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。
相关文章:
- [初中语文]初中作文写作训练步骤及开头技巧
- [初中语文]初中语文学习方法详谈方法指导
- [初中语文]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哪些?
- [初中语文]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技巧_怎么修改病句
- [初中语文]初中生如何提高语文成绩_提高初中语文成绩的方法
- [初中语文]初中语文高效学习方法总结
- [初中语文]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
- [初中语文]提升语文作文水平的四个关键步骤_初中作文方法
- [初中语文]初中语文背诵技巧_课文背诵十大方法
- [初中语文]怎么写作文才能拿高分_作文如何写不跑题?
- [初中语文]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?
- [初中语文]学好语文的9大学习习惯
- [初中语文]初中语文成绩不好原因分析及高分秘籍
- [初中语文]初中语文八大模块解题方法及技巧总结
- [初中语文]作文构思的七大原则和十种技巧
- [初中语文]五个重要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
- [初中语文]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解题规律大全
- [初中语文]学习语文的十个习惯和十个方法
今日推荐
热门阅读